紧围绕“三满足”要求,扎实开展“三深入三落实”活动,着力解决工作不落实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抓党建、谋发展、促和谐的责任
深化三满足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到联系的地方,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群众疾苦,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抓党建出成果、兴产业促发展、解疾苦促和谐的目标。
(一)与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照,认真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县各级干部紧紧围绕“五句话”的发展思路和“六个县”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兴产业、上项目、抓党建、谋发展、促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戴。越是取得成绩,我们越要清醒。从总体上讲,我们各级干部有战斗力,能奋力攻坚办难事;有凝聚力,能组织群众谋发展;有执行力,能创新举措抓落实。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还存在一些与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不相适应的现象。
一是个别干部作风仍然不实。作风不实问题一直是个顽症。近年来,我们陆续开展了党员干部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也查处了个别干部,也建立了良好的抓落实的保障机制,尽管如此,作风不实问题我们个别干部身上仍然未得到根除。一方面,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阶段工作都适时召开了会议,下发了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但个别干部作风就是转不过来,工作沉不下去。有时一项工作,主要领导安排给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又安排给部门(乡镇),部门正职又安排给副职,副职又安排给科、股长,科、股长又安排给办事员,层层转,级级传,都不愿意直接去接触实际,解决问题,玩“空手道”,不急就不办,不催就不回复,不检查就不落实,甚至开“空头支票”,说假话,汇假报。另一方面,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合理诉求,个别同志心中也有数,但就是不解决,今天推明天,下级转上级,一级推一级,打“太极拳”,久拖不决,导致矛盾激化,小事酿成大事。更有甚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楚,目标任务不明确,基层情况不了解,既不知道做什么,又不知道怎样做,当“混世魔王”。
二是个别干部畏难情绪仍然较重。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矛盾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快发展。但我们的个别同志非凡是领导干部工作缺乏激情,缺乏信心,畏难情绪较重,一谈工作就是困难,县委政府不给钱,事情就无法解决,成天说的是债务重,运转难。为官一任不思发展,执政多年山河依旧,成了“自己灰心、组织痛心、群众伤心”的“三心干部”。比如道路交通,同在一个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同在一个部门的指导
下,有的地方烂路变成了好路,泥结碎石路变成油路,有的地方好路变成了烂路,甚至断道,车辆无法通行,群众怨声载道,值得深思。-
三是个别干部工作仍不主动。我们的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工作很机械,领导安排一项做一项,不安排就不做,亦步亦趋,指点打点,不愿主动去想,主动去干。就连职责范围的事情,也是一味地拖,一味地等。一旦领导在过问了,上级来检查了,就临时抱佛脚,现要现赶,应付交差。交不了帐,也是百般理由,自圆其说。万事悠着点,追求一般化,缺乏主动为上级独挡一面的责任意识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
四是个别干部对待群众感情不深。我们的执政资源是群众,执政基础是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同他们保持深厚感情和血肉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