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交通(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里所讲的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而是以全体“交通人”为主的全社会全体公民。因为构建和谐交通光靠“交通人”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参与、配合、支持。当然,“交通人”是义不容辞的主力军。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服务”,即:交通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这就明确要求全体“交通人”要做好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这篇文章。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交通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交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要构建文明和谐交通首先应该在系统内做好以人为本的研究、探索、务实,努力提高“交通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领。一是加强文化基础学习。交通行业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然而由于劳动方式简单,主要靠手拉、肩背,用体力的付出来完成,因而队伍中的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到今天,尽管我们花投入搞培训千方百计来提高“交通人”的文化素质,但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与建设中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还甚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提出: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甚至从提高全员文化基础知识开始,因为文化知识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二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这里说的加强文化建设是指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姚江流域的河姆渡,秦朝的徐福东渡以及宁波列为“五口通商”灵桥、新江桥的变迁,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都是具有相当历史文化底蕴的交通文化。这种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无形力量,它深深地渗透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作支持,难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一个交通行业没有自己的人文精神作支撑,同样难以携手同心,团结奋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交通和谐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开展交通诚信教育,强化公平机制建设,倡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引导全体“交通人”进一步增强“交通家园”意识,确立起“人人都是交通形象塑造者,个个都是交通形象维护者”的观念,在构建和谐交通的前进道路上冲破障碍,攻坚克难,朝着优质、高效、诚信、和谐的新交通目标拼搏前进。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文化学习,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交通还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包含着学习法律、法规和使用法律、法规,人人有讲话的机会、条件。和谐的意义是和睦,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从字面上看“和”字是“禾”旁一个“口”,用口吃稻谷粮食即为人;“谐”字是“言”字旁一个“皆”,即都能说话;两字连起来成“和谐”就是人人都能说话,都有发言权。以人为本,共建和谐交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在注重学法、懂法,正确使用法律的同时努力把交通的各个方面,每个“交通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好,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条件,引导他们学习法律,正确使用法律,广开他们的言路,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健康发展,在全交通形成一种团结的力量,稳定的力量,建设的力量,使交通驶入法治和谐的正确轨道。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履行“交通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和推进交通和谐结合起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