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发展的思路,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坚持“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依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开发行贷款、bot等多种形式,吸引各方投资,推进了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全面实施了县城“西扩南移北开发”战略,启动完成了凤泉路、平阳街和美阳街西段、福顺路、群众路、迎宾路和西宝南线县城段改线等街路改造建设工程,抢抓姜眉公路开通机遇,进一步拉大了县城骨架,为建设渭河南岸现代化县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成了县城张载文化广场、中心广场、景贤路休闲绿化带等一批绿化休闲场所,实施点亮、绿化工程,设置了交通红绿灯,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品位大幅提升。同时,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县城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繁华路段、重点区域公共秩序治理工作,启动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高标准做好清扫保洁工作,提高了县城环境卫生水平。研究制定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汤峪镇、常兴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设,全面加强槐芽、齐镇、金渠、营头、横渠、马家等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我县独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初具雏形。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新眉县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建成了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两所省级重点高中。进一步巩固“两基”验收成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普及义务教育,推广职业教育,使人人都享有公平、公正、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全面实施了科技“63421”和科普惠农“六个一”工程,培养高科技人才和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区域、全省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和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县。全面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试点县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深化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狠抓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为重点,积极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广泛开展了“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各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保扩面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率和医疗报销水平,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不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使人人无饥寒之虞。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诚信眉县”建设,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文化,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弘扬张载思想文化,大力倡导和培育了“务实、进取、创新、包容”的眉县人文精神。深入开展“平安眉县”建设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加强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治理,夯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实现了社会的安全发展、平安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