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昌盛新眉县总结
近年来,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昌盛新眉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科教立本、果畜富民、旅游兴眉、工业强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市场化和科教优质化,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2006年,全县综合实力跃居全省93个县区第30位。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打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眉县的优势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发展靠工业。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县情,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全县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和服务,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进一步培育壮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和纺织四大产业集群。一个产业集群,制定一套扶持政策,明确一个主抓机构,培育一个协会组织,实行规划、协调、服务、招商一条龙,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协作配套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企业聚集、行业整合、产业集中。突出县城机械和食品工业园、常兴纺织工业园建设,软、硬件一齐抓,制定优惠政策,建立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吸引县内外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建成了项目落地、产业聚集的“洼地”。同时,坚持扶优、扶强,外引内联,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不断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聚集。重点支持了太白酒业、老牛面粉、社会水泥、恒兴果汁、陕丰淀粉、宝深砖机、全兴纺织、皇城砖机、陕西炭素、霸王河化工10户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兼并重组、引资嫁接、上市融资等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改善企业家的创业环境,爱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充分理解和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和创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为企业家脱颖而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以自主创新引领县城经济发展。切实加强与省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以县城机械和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企业研发机构,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社会水泥、宝深砖机、皇城砖机荣获国家免检产品,太白酒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老牛面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初步实现了由“眉县制造”向“眉县创造”的转变。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户,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张,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非公经济是最活跃的经济成份。我们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除机制和操作层面上的障碍,全面落实放开、放活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经济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狠抓金融生态建设,加强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加快构筑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创业辅导、电子商务、专家咨询、人才培训、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充分释放一切创业能量,增强非公经济发展活力,使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非公经济已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0%以上。
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果畜富民”战略,加快猕猴桃、优质粮、高酸苹果、特色杂果、肉奶畜等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采取领导包抓、部门主抓、科技人员驻村、龙头企业帮扶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