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作出部署,广覆盖、多层次、满足老百姓切实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民工社保开始“破题”,工伤保险率先起步。今年上半年,工伤保险参保总数达7302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矿山、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在许多地方,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许可证挂钩,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
到今年6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职工均超过1亿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2000多万。社会保障,真正发挥了“安全网”的作用。
有岗位,有保障,“服务型”政府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安定感。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两年多来,重视民生、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成为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有没有按时足额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哪些不足?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进?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
本届政府成立后的第2次常务会议,就把“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主要议题,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针对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非典刚刚过去,国务院第14次常务会议立即对如何克服非典影响、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安排。2003年底,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又专门讨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好政策相继出台,像和煦的春风,催生了大地的活力。“多予”,对种粮农民、粮食优良品种、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少取”,取消特产税,免征农业税;“放活”,让粮食市场更繁荣,农民卖粮更便利。“天帮忙、市场旺、政策好、人努力”,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也不断改善。河南省巩义市里沟村80岁的农民石通,去年治疗脑梗塞花费了1万多元。当领到500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时,石老汉激动地说:“祖祖辈辈也没听说农民看病能报销,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到目前,全国共有60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1亿农村人口。
针对我国人口流动状况的新变化以及收容遣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及时研究解决新办法实施后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问题。不要小看“救助”两个字,这意味着一项根本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对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更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切实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体现。
两年多来,中央领导同志走向田间地头,和老农共话桑麻;走进校园,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走进洪水过后临时搭起的帐篷,走进边远山区低矮的草房,走进艾滋病患者的病房,走进水库移民的家中……他们倾听、询问,及时发现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