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事故责任人,加快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监察权威性,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于好转。
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要关注“短腿”。本届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教育等薄弱环节。
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两基”攻坚任务: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越来越多的农家娃走进校园、拿起书本,在蓝天下成长和进步。
“神舟”五号上天了,奥运赛场又夺金牌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上学困难有了解决办法……两年多来,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夯实基础,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夯实民生之本,为百姓编织一张社会保障安全网,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服务型”政府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其中就业关系重大———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本届政府提出这个响亮的目标,并在第6次和第16次常务会议上,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小额担保贷款”被许多下岗职工比作再就业的“及时雨”,到去年底已贷出10万多笔,共21亿元。与其四处找工作,不如鼓起勇气去创业。免费的“创业培训”,帮助全国2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当上了“小老板”。“退休尚早,创业已老”,“4050”人员一直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各地积极开发大量公益性岗位,使他们顺利再就业。近两年,全国每年新增就业都在800万人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就业595万人,超过年计划的六成。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本届政府关注着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也牵挂着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
四川农民朱信头一次来北京打工就找到一份月薪800多元的工作。“是免费培训提高了我的技能,让我有了份好工作。”小朱说的免费培训,就是被国务院列为重要工作部署的“阳光工程”。去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50万人,今年还将培训280万人。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促进农民工就业,并在第70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民进城就业各种障碍少了,还能享受到免费的职业介绍和培训。欠薪难题也逐步化解。常务会议议题中,还多次涉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明确要求,要在三年内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的工资。两年来,已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00多亿元。
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还就如何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安排。两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70%以上。
就业,是老百姓生存发展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障,则是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常务会议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