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以工作繁忙为由逃避学习,长此下去,就会不熟悉政策,不了解形势,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能与时俱进,这样的素质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呢?要提高能力,除了学习,还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党员干部要摒弃纯粹的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加强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研究基层的问题,指导基层的工作,吸取基层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指导工作的能力。
(四)党员要树立好形象。形象是理想、责任、能力的展现,好的形象就是威信,就是力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形象好就能成为带领群众的一种力量,取得群众的信任,群众的工作也就好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程度,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身边党员做的怎么样,是不是言行一致,来作出判断的。我们党员队伍总体是好的,是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减弱,实干精神消退,享乐思想抬头,脱离群众,浮夸急躁,好大喜功,摆官僚架子,搞形式主义等。还有极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过不了权、钱、色关,成为党内的败类,更是有损形象。树立好的形象,一要自身干净,二要为群众办实事。要破除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破除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要破除盲目规划、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树立脚踏实地的形象;要破除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创业的形象;要大事讲党性、讲原则、讲全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讲友谊,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形象。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生活,树立起自己的好形象。
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
道德建设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特征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既吸取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传承的精华,同时又赋予时代内涵。开展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为关键,知礼为基础的群众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识礼成为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的闪光思想和模范行为,很多都是爱国的具体实践。从忧愤投江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留取丹心的文天祥到不避祸福的林则徐,从凛然大义的李大钊到浩然正气的杨靖宇,爱国主义精神生生不息。西汉贾谊说:“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北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乐章,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和抵御内忧外患的精神支柱。人只有具备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我们提倡爱国主义的时候,要清醒地知道,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爱亲人、爱同胞、爱家园、爱家乡开始。爱国,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已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乡土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来源。爱国,还意味着一种深深的赤子情怀和忧患意识。爱国就要对一切反华势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