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最近省政府又开展对污染严重的5个重点区进行专项治理。这些都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城市化率、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继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二三产业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在二产中特别要注意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整个工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要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增长方式更趋科学、经济增长的内驱力日趋强劲。现在各地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我们既要抓住沿海向内地转移产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项目和资金,同时在招商引资中还要注意避免把沿海或国外已经淘汰的耗能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抓好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统筹兼顾,注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合理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浪费资源、破坏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再生性。对河南这个以原材料加工生产为主的大省来说,处理好矿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更为重要,必须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去年开始,河南对全省煤炭、铝土矿等战略资源进行整合,到去年底,全省45家地方国有煤矿已整合14家,小煤矿整合减少135家,到期关闭26家。原来小煤矿的产量占到1/2,整合后国有大矿产量提高了70%以上,相当于每年少浪费3亿吨煤炭资源。
河南人均耕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必须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既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依法管地,严格按程序办,使土地使用有序可控。在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总是想办法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同时严格城市规划、严格土地审批,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地拉大城区框架、大量占用农田的现象。注意加大空心村、废弃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整合闲置土地,搞好土地存量调整,已经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的同时,基本满足了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