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
———学习胡锦涛同志“2•19”重要讲话的体会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全面,要求具体,涵盖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在各项决策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认为,从经济工作角度来说,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快经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抓住发展,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大省来说,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几年,河南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去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这些既为河南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也要看到,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河南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繁重。还要看到,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指标特别是人均指标与先进省市的差距较大,一些重要指标在全国的份额,与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繁重。如果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缺乏基础和支撑,甚至会拖全国的后腿。河南必须把发展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正因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来思考问题、制订措施、安排工作。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后,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向依靠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上转变。河南经济结构调整这几年已大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由1995年的25.4%下降到目前的19.2%,二产由47.3%上升到51.2%,三产由27.3%上升到29.6%,三次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为了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南积极推进百户重点企业发展,依托骨干企业,着力抓好农畜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