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等实际情况,设置了心理保健岗、文明宣传岗、社区服务岗、社区建设监督岗、青少年教育岗、社区计生、治安巡逻、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等近20个公益岗位,党员结合自身专长选择岗位,然后这些党员义工与党总支签定“岗位责任书”。
韩宪林是这个社区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共产党员。说起他来,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戴着一个大草帽,汗流浃背地巡逻回来。看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许多人没有想到,66岁的他身患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多种慢性疾病。他从单位退休后,听说街道要开展“设岗定职”,他第一个要求参加,同时,他又一个人申请了党员服务中心户、网吧监督员、党员义务巡逻等6项岗位。如今,白天,他在社区做义工,道路不平、窨井盖缺损、阴沟堵塞,他都帮助联系协调;哪家停水停电,他又上门帮助解决。晚上在家,他忙着为社区写党员计划、总结、教学大纲和管理规则。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资助困难孩子读书、教育“不良”孩子、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工作……
今年72岁的党员高秀英,是社区里又一个“名人党员”,她的儿子患有血友病,下肢截肢,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又年迈多病,生活上都需要高秀英照顾。但就在这样的重压下,她依然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不仅参加了义务治安巡逻,而且坚持每个星期将自己居住楼的各单元的楼梯扶栏擦洗一遍。哪里邻里产生了矛盾,她就主动上门调解。哪里卫生不干净了,她又帮着打扫。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设岗定职’,我有了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我应该为社区出一分力,发一分光。”
在“设岗定责”活动开展后,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动下,70多位社区党员都自觉地履行起自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社区里“冒”出了一个个“韩宪林”、“高秀英”……
最近,锁金村街道的党总支在密切党员与群众联系上又往前走了一步。现在走进锁金村的居民楼,在入口楼道就能看到党员户公示牌,“群众有困难可以找党员,党员要想办法帮他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向党组织汇报,每个党员要至少联系三户群众。”张志荣介绍说。
“党员设岗定了责,社区面貌大变样,群众工作有人做,困难居民有人帮,和谐社区大家创,党员个个是模范。”锁金三村一位老大妈随口说出的话一时在社区内广为流传。“小区的正气不抬头,那么歪风邪气肯定要上来,正气谁来带动,就靠党员。根据多年的经验,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的社区,那里的居民问题比较少,风气也比较正。”张志荣颇有体会地说。
如今,国家民政部已将《建设和谐社区标准体系研究》和《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两个课题交给了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的经验将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