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不仅可“托老”,还能“托小”,社区成立了少儿托管站,由志愿者负责将6—14岁双职工家庭的青少年接回来,再和邻近的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资源整合,由大学生辅导孩子功课,每月收费只有50元,对于低保户和困难家庭则免费。
“搞评价标准说到底,最终要让老百姓受益”
“社区主要路口安装一定数量的电子探头,为特殊居民家庭安装报警器形成社区整体闭路控制系统”,“实现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存在双下岗、双失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评价准则》里,柔性的理念变成了一条条明确的刚性指标。
“为什么搞评价标准,我觉得一是全社会都在提构建和谐社会,而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的焦点都汇集在社区的背景下,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不和谐,社会没法和谐。”锁金村街道主任滕涛说,“二是社会已经开始有社区化管理的倾向,大量社会人从单位脱离以后来到社区,身份、党组织关系、社会关系全部到社区里来了,养老等很多社会事务的内容都需要在社区完成。”
街道工委书记张洪南说:“服务光有态度不行,必须有标准,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政府相关职能服务当产品,把顾客作为关注的焦点,辖区内所有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和上级政府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我们的顾客。同时,工作中有了执行的标准就不会因人员变动调整而影响工作质量,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对此,滕涛也表示,标准的制定一是在管理者、社区者的头脑里有基本的和谐社区的概念,在构建过程中有方向有选择;二是反过来可以检验他们的工作,“构建和谐社区主体是百姓,要让他们参与进来评价。”
锁金村街道有常住人口6万多人,很多居民是附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授,民主意识强。“我们的这些教授很挑剔,要是发现有稍稍不协调的地方,他会给你提意见,”街道工委副书记张志荣笑着说,“我们搞活动从来不担心没有人参与。”这也得益于锁金村街道创新的“百姓点戏政府唱”的工作机制,街道在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社区分别设立了群众点评室和点评栏,定期召开社区协调会、听证会、议事会。
对于街道原来那个又脏又乱的农贸市场,不少居民仍然记忆犹新。在了解到大家的意见后,街道组织居民群众多次听证,经过多轮商讨,街道出资500多万元,把大棚式的农贸市场改造成封闭式,重新开业以来,深受居民欢迎。
穿过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的居民区,是260米长的紫金二沟,两边种植的香樟、梧桐让这里成为一条绿色走廊。谁也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是一条困扰周边居民十几年的“问题沟”。“过去,沟里淤泥遍布、脏水四溢,到了雨季更是污水横流,邻近的居民不敢开窗户,连过往的路人也是捂着鼻子。”家住锁金村街道的李一荣老人告诉记者。
去年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