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金村幼儿园建在一起,一个大院子里一边是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和教室,另一边则是老人们颐养天年的老年公寓,在照料中心甚至还能听到孩子们嬉闹的声音,给老人们的生活增加了生气。听主任助理熊镇生介绍,过节的时候老人和孩子一起游戏,老人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为老人贴窗花,“他们还唱歌跳舞,多么花俏多么漂亮那!”一说起孩子,89岁的钟老太太一脸兴奋。自从2002年该照料中心成立以来,老太太就一直住在这儿,“这里每天都点心不断,萝卜丝包子、豆沙包子、烧卖、油条,都很合我的胃口。前不久,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还推着我们去附近的公园玩。”
步入锁金三村,有两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第一个是“邻里中心”这个名字高高地悬在社区居委会的楼上,格外引人注目,感觉很亲切;另一个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这个两层楼4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用来办公的面积居然只有不到20平方米,其他均为居民公共活动所用。居民们常在此聚会聊天,每到周末这里还会放电影,过节还有晚会。在二楼的“心理咨询室”,记者意外地发现了街道工委副书记张志荣的名字,而他在这儿的身份却是高级心理保健师。原来,今年锁金村街道党支部组织了3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高级心理保健师培训,经过考试,他们都持“专业人才资质证书”正式上岗。小楼外是个户外活动场所,这里有乒乓球台、棋牌桌、大众健身器械等等。前几日,这里刚刚举行了“第二届社区邻里相认节”,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将所能提供的帮助等信息写在小卡片上,小卡片串成一条,人们互相认识,结对相认。王大妈告诉记者,她有一次拖把滴水把楼下张师傅家的衣服弄湿了,一直不好意思道歉,“那天终于有了个机会开口了,说出来真痛快。没想到张师傅家后来还烧了菜特意送到我家来,没想到邻里关系可以这么好!”
另一个大妈告诉记者,她90多岁的父亲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在家人不注意的时候踱出家门,害得家里人到处寻找,整天提心吊胆。后来社区为她父亲做了张爱心援助卡挂在老人身上,此后老人一走丢,总会有好心人把他送回来,而且这些好心人还会不时前来问候看望。
当记者来到南京市首家社区老人食堂,正好碰上食堂为庆祝中秋节搞的免费聚餐,十多位老人围坐桌前,每人一份颇为丰盛的套餐。在食堂的墙上,记者看到每日的菜谱都不一样,荤素搭配合理,最贵的大荤1.5元,蔬菜0.5元,米饭0.5元,老人可以根据需要预订,如果老人不舒服或行动不便,打个电话食堂还可以送上门,“有的年轻人忙于工作没时间烧饭,也在这里订几个菜带回去,主要是觉得这里干净,吃了放心”,“万家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苏主任说。在饭堂旁边的一间屋子里,摆着麻将桌、棋牌桌、电子琴等,另有两间卧室供老人休息。
记者问80岁的朱玉莹老人这种形式好不好,老人脱口而出:“太好了!我们独居老人孤孤单单的,自从有了这儿,我没事就来这儿打麻将、看报纸聊天,这里的同志态度非常好,关心我们的一切,有时候吃饺子还给我送到家里去了。我现在感觉精神上有寄托了,很愉快。原来儿女都担心我一个人住不方便,现在不担心了,今天我要打电话告诉他们记者也来关心我了。”
在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