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31万人。个体工商户在1978年只有15万人,2005年个体工商户达到2463.9万户,从业人员4900.5万人。私营企业也是从无到有,1981年开始有私营企业,到2005年在工商局登记的私营企业有430.1万户,私营企业主1109.9万人,雇佣工人超过5000万,注册资金63311亿元,一个新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些数据表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2001年我们在全国12个省市、72个县做了6000份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分化为以下各大阶层:第一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比例为2.1%,但是按全国7亿劳动人口计算,这个阶层的数量大致是在1500万人以上,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第二阶层是经理人员阶层,占1.6%,大概是1000万人;第三阶层是私营企业主阶层,占1%;第四阶层是由工程师、律师、医生、教授组成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4.6%,但是分布不均衡,像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数多,农村则很少;第五阶层是办事员阶层,就是办公室主任以下的工作人员阶层,占7.2%;第六阶层是个体工商户阶层,占7.1%;第七阶层是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主要包括在零售、批发、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11.2%,但将来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第八阶层是产业工人阶层,占17.5%,主要是从事制造、建筑等工作的人员;第九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占42.9%;第十阶层是城市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占4.8%。这就是我们说的“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如何划分的呢?就是以现在的就业为主,然后根据这个阶层掌握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再进行划分排序,这跟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根据生产资料划分不一样。我们从事阶层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去了解各阶层的利益需求,从而去制定更符合各个阶层利益的政策。
总体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跟工业化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但距合理的、开放的现代阶层结构还有一定距离。因为就结构形态而言,还只是中低层过大,中上层还没有壮大,最上层和低层都比较小的一个洋葱头型的阶层结构形态。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让该小的阶层小下去,该壮大的中产阶级壮大起来。
从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社会阶层结构这三个结构来说,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社会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恢复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方面的巨大成就调查研究不够,总结不足,宣传工作也开展不够,全社会在重视社会结构研究方面还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
3.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还不合理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变化在先,社会发展、社会结构调整变化在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两者相辅相成,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如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进行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拖跨我们的经济发展。国际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经济发展到人均gdp六七千美元,但是由于两极分化悬殊、社会问题丛生,国际上一有金融危机,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就面临崩溃。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有与工业化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