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二是管理职能再造。安全是系统工程,对这一系统工程的管理目前却呈分散化状态。在管理职能上,则应建立该工程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以统揽配置管理资源。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及职能、理论方法、工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整合弥补各方面工作机构之偏重单一、零散随机的状态,为高层决策的方向性、中层指挥的有效性、基层执行的适应性提供专业化支持。解决制度、规范、标准的盲区泄漏。在组织职能上完善安全工作职能由零散向系统化转换、由经验式向科学化转变,使齐抓共管向效能转变。
在管理功能再造上,体现对基层全体员工的依靠。在责任承担、职能界定、方法教练等方面,再造职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各层面人员将有限的精力用在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业务事项和方法掌握上。以适应性的原则解决由不同层面人员构成的全员对安全的理解和执行。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做了不属于本层面的事,事应躬亲在各自职责事项中。在工作思维上、方法上回归基本职责和对全员的依靠来研究并实施各个子系统的职能。
三是方法技能再造。在方法论上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精细标准化建设,抓住人这一关键主题,体现出依靠人、提高人、为了人的人本理念。安全体系设计重心转移到基层岗位,建立基层员工安全体系,使员工由被管理者转向管理者,将人的素质进行精细化提升适应发展需求。在工作方式上研究各层面的需求,实施各层面愿接受、能解读的方式。建立从下而上的关注模式,自上而下的引导帮扶模式,以发挥基层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突出基层岗位的主体意识,消除依赖上级、归罪于外的现象。
在人力资源培训上以深入浅出地解读替代教科书宣贯,以实践演练替代措施宣科,以系统化替代随机型数字型,增强专业化训练,以同样的精力获取更多的成效。使员工从本能保安、经验保安向科学保安迈进。
四是绩效评估再造。绩效评估是最有力的行为牵引。改变简单的以结果论优劣,将评估引申至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方法、方式的有效性,以此牵引方式、方法、理念向实效性迈进。完善工作机制评估系统。在管理上体现出预防为主,在方法上体现专业化、系统化下的综合互补。以系统性和适应性完善安全体系的自身和谐,以安全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