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就对党内和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党内和谐,从另一面讲,也就是要不断消除党内的不和谐因素,或者说消除各种影响党内和谐的负面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强调构建党内和谐的时候,有必要对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负面因素作一分析。
第一、党内民主发展不够充分会影响党内和谐。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对党内民主地位的精辟概括。当前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与党内民主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直接关系。如对党员在党内的权利重视不够,党内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党内各项日常管理事务,缺乏让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途径和渠道。更有严重者,一些领导干部甚至不愿在党的委员会中充分听取意见,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对各级领导班子所要求的集体领导原则无法得到很好贯彻,形成了党内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广大干部和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就很不利于党内的和谐。
第二、党内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会影响党内和谐。现实中,因为党内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某些自觉性不高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成了党内的特殊人物,以权谋私,以言代法,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很多地方的实践都证明,党内如果存在可以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各项制度和规则之上、不受监督和约束的特殊人物和特殊权力,那党内的各项正常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党内的制度环境就必然遭到破坏,就不会有党内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也就难以实现党内和谐。
第三、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正常会影响到党内和谐。我们党历来强调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因为这是保证我们这样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纯洁的必要条件。而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按照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正是靠着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才一次次达到了党的思想统一和党内团结的目的。团结―批评―团结,是我们克服各种党内不和谐因素,实现党内和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操作公式。当然,毋容讳言,我们党在这方面也曾有过教训,那就是把党内批评搞成了政治斗争,伤害了许多好同志,从另一方面破坏了党内和谐。这个教训是应当吸取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丢掉了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好作风。现在,我们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中缺少的正是这一点,对党内一些明显的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他也好,都成了好好先生。于是许多损害党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的决定,就堂而皇之的出台了;一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项目就上马了;一些滥用权力、徇私枉法的人就在大家眼皮底下我行我素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在一些地方,久而久之,整个党的组织内政治气氛都会发生变化,党内空气会庸俗化,正气得不到褒扬,邪气得不到贬抑,有正义感的人会感到压抑,党内很难达到和谐。
第四、党的作风不够纯正会影响党内和谐。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这不仅是就党在执政中处理各种外部关系而言的,同时也是就党处理自身内部各种问题和各种关系而言的。如果党的作风不够纯正,出现问题,那党内和谐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如党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