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如何理解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2006年5月,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岭大地,草木葱茏,繁花似锦。胡锦涛总书记先后来到西双版纳、思茅、昆明等地,深入民族村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科研院所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他强调,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
   
    近年来,“幸福指数”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不少人却感觉不如以前幸福了,以至于有人说,“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空间越来越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生活到处都是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恐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舒心、幸福的生活,不仅需要充裕的物质条件,也离不开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社会来说也是这样。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促进科学发展需要建设和谐文化。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靠谁?发展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发展为了谁?发展最终是为了人,为了人民群众。能否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比如,在经济发展中,很多地方认识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而有些地方仍固守“环保环保不如财宝”的观念,这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效果。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和谐始于内心,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的精神压力加大,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遇到挫折时,甚至会产生怨恨、仇视的情绪。这些精神上的不健康因素一旦导致极端行为,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可以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的身心和谐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乌托邦,但有了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理?是以针尖对麦芒,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和谐文化强调以和为贵,也主张和而不同,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包容、

[1] [2] [3] [4] [5]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共绘和谐社区美好画卷
       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道德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努力实现公平分配促进和谐社会构…
       诚实守信是和谐底线
       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统一于和谐…
       弘扬正气促进和谐
       怎样看待政党关系和谐
     
    优秀讲解员个人总结
    工程安全质检工作汇报
    新农宅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市委书记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讲…
    后勤总结
    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总结
    最新英语演讲技巧
    干部提拔考核材料
    单位安全自查自改指导意见
    民政局组织教育发展计划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
    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工作意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