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摆到重要位置,努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为民、富民、惠民、安民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民意为先,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作风
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谋划工作的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年初研究全年工作之时,首先进行民意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路和措施。同时,通过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等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把解决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是我们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从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急、所需,并把它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到基层特别是到贫困农村和困难企业调查研究、蹲点挂职;实行工作联系点制度,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都负责联系一个社区、村庄或企业;推行信访代理制,建立领导公开接访、网上信访等制度,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推行民主恳谈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在政府网站设立“市长专页”、“市长信箱”、“群众之声”网页,在市属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政务监督热线”栏目,在全市范围开展“泉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民生为重,认真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
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实施有利于就业的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创业项目扶持等措施,改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