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二是要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作为创作、传播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网络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充分消化和吸收这些优秀成果。要精心筛选适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采用新技术,设计新载体,对这些高品位文化信息进行数字化编辑、精品化包装、网络化传播。
三是要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近年来,人民网的“强国社区”、新华网的“新闻中心”、央视国际的“网络电视直播”等逐渐形成品牌,深受广大网民喜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要把经济工作中的品牌思路引入网络文化,主要网站要进一步把品牌栏目和频道建设好、发展好,并创造出更多深受网民喜爱的网上栏目和频道,丰富其内容,活跃其风格,不断提升网络文化品牌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促进网络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它彻底打破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上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网络加速了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的流动,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管理经验的交流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经济结构;另一方面,网络与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也催生和促进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为网络注入了文化的灵魂,为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当今时代,网络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逐渐成为新的文化支点和经济增长点。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当前要重点推进四个转变:
一是由“舶来品”向“民族品牌”转变。网络是舶来品,网络文化产业起初也是舶来品,这些舶来品在传播有益文化内容的同时,伴之而来的是西方不良文化的强势入侵。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就是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和扶持民族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国内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占领市场,争夺网民。
二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网络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要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国内企业和网站开发反映时代特点、科技含量高、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体现传统美德及价值观念、凝聚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的民族网络文化精品,进一步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
三是由以网络游戏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网络文化产业已经几乎涵盖了当前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但从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的结构来看,网络游戏份额过重。网络文化产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今后要进一步向网络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以及传媒、出版、影视、娱乐、旅游、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整个文化产业领域拓展。
四是由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向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在推进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要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创新,在推进互联网物理层面建设的同时,注重从网络文化消费引导、网络文化趣味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