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农村电网改造,200万人的用电问题得以解决。迄今,广西农网改造工程已使全区2200多万人受益,乡、村、户通电率达98%以上。
西藏自治区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4亿多元,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让50万农牧民喜迁新居。西藏还计划用2至3年时间筹集资金100多亿元,进一步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础教育惠及亿万学子,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劳动大军
据统计,西部地区15岁及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数3.5个百分点;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基础教育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着西部地区的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程。为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偏远、贫穷地区孩子上学难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政策,并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西部各地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得以改善,发展进一步加快。
针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等现状,从2004年至2007年,国家分期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内蒙古今年专门拨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1500万元,用于30个旗、县农牧区中小学建设和改造。青海已完成297所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到去年底,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已竣工6000多所。
自去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西部地区5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30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学生领到生活补助,20万农村辍学学童重返了校园。2006年,西部地区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40元,初中达到200多元。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转移就业能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西部地区千万农民从中受益。
如今,务工收入已成为西部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贵州省经过技能培训后输出的450万农村劳动力,年创收240亿元;重庆市已累计转移700多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50%,去年创收280多亿元;四川省有1300多万人在外务工,年创收400亿元;青海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全年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已近70%。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农业在西部地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