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比以往都红火。“从开行拿到两万元贷款,办起了冰糖葫芦小店,已经开始赚钱了。”陈汝君喜滋滋地说。
像陈汝君一样喜悦的,在成都市有580户。这些下岗工人创办的社区微型企业,得到开行发放的总计约4000万元小额贷款,重新走上了创业之路。
燃起希望的,还有数十万寒门学子。始于199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经过几年运作,由于不良率居高不下,令不少经办银行止步不前。2004年,开行开始在河南省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随后又陆续在山西、青海、内蒙古、吉林、广东等多个省和自治区开展此项业务,累计发放贷款17亿元,覆盖276所高校,支持36万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就学。
长期处于“贷款难”窘境的中小企业,如今成了开行各家分行的座上宾。自2003年以来,开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95亿多元,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18.1万家,创造就业岗位85万个。开行还鼎力支持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建设贷款103亿元,累计发放218亿元,预计建成91万套廉租廉价住房,总面积达5450万平方米,惠及399万低收入人群。
统计显示,开行发放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等贷款,占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0%,且资产质量良好。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8%,助学贷款的不良率几乎为零。开行员工也由不理解转变为全力以赴投入。
从专注大项目,到大小兼顾,开行不断调整信贷投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合拍。
创新融资机制,为“贫血”领域培育“造血”机能
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我国诸多瓶颈领域因资金短缺而“贫血”。其重要原因在于,这些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低,信用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形成不良贷款。
开行在实践中认识到,现有国情下,只有创新融资机制,将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相结合,整合各种资源,提升信用水平,才能为“贫血”领域培育“造血”机能。
联手政府,化解风险,融通资金,是开行独创的做法。南京秦淮河改造工程即为一例。开行与南京市政府合作,由市场化的公司作为借款人,将公共设施中供水、供热、供电等有较充足现金流的项目,与城市道路、污水治理等无直接现金流的项目都整合进公司。开行对上述项目统一评审和管理,公司统一负责贷款的借、用、还,责权利清晰,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使这个看似无法运作的项目顺利完工,让南京人重新感受到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民主审贷,是开行在民生领域放贷的创举。开行评审三局局长王敬东介绍,民生领域大多是小项目,普遍存在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