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建设性的媒体应该建立一种双向沟通、双向互动的机制,让公众走近媒体,使媒体贴近公众。特别是要避免用“俯视”的眼光对待公众,应站在“对等”的角度善待公众,真正做到把版面留给他们、把镜头对准他们。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公众意见,使“开放办台、开门办报”的理念落到实处。
四要拥有创新精神。做建设性媒体,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发展层面上,创新要着眼于体制与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文化核心层的媒体应抓住这一契机,实行编采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操作层面上,创新应立足于技术与方法。如今的传媒产业发展很快,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实行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同时,新闻报道也应在采写、编排、制作等环节上求变、求新。
五要塑造良好形象。形象是媒体的“名片”。媒体的形象从哪里来?无非是通过他律与自律两条路径。打造建设性媒体,更应该强调自律,在把好关的同时把好度。一是严明。各种制度、各项规定,要明确、清晰。坚持在管理上用严明的制度作约束,把大的原则分解为小的细则,把大的规矩落实到小的行动。建立了制度,就要一以贯之,不能虎头蛇尾、朝令夕改;违反了制度,就要严肃处理,不能心慈手软、听之任之。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功过分明、奖罚分明的导向和风气。二是严谨。工作运行、日常运作,要缜密、规范。任何时候,媒体的报道必须尊重事实,要把严谨的态度贯穿于选题、采编、制作等每一个环节,始终站在公正、理性的立场说话、做事。三是严守。新闻纪律,职业道德,要遵守、遵循。报道的纪律、职业的操守,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底线”,突破不得。一些媒体之所以出现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垃圾新闻甚至低俗广告,无不与此有关。应该看到,新闻报道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媒体责任,在每个环节,媒体都务必保持良好的纪律性和高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