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它体现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既超越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抽象人道主义的局限,又反映了时代人性化的潮流,表达了当代人类最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共识。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诉求。注重社会公平,以“公正”来引导和规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行为,显然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激发起人们蓬勃的创造力和团结奋斗的干劲,促进其公平竞争,和谐共处,各尽所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才智和更大的力量。
仁爱。仁爱是中国的好道德(孙中山语)。儒家的“仁”、“仁者爱人”、“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语),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等,无不是这种仁爱理念的简明诠释。“仁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求发扬爱众亲仁的博爱精神,提倡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处理人与其他动物、生物的关系上,将人道主义推人及物,“民胞物与”,悯物爱物,乐善好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在当前,更需要提倡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弘扬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观念,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谐。和谐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协调、和谐、融合、交融等,也称“和合”、“贵和”、“中和”,这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乐群贵和、友善团结都是衡量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的指标。中华民族素以“贵和”著称于世,“和”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和理想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更需要发扬这种乐群贵和的价值理念和伦理精神,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以达到消解社会矛盾、维护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崇高目标。
共享。共享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应有之义。“共享”,意味着人人平等,意味着权利的普遍保障,因而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共享”还是少部分人“独享”,是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享的价值理念也鲜明地体现了全人类的社会理想,因为建设一个富足、和谐、共享的社会,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