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然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着力点。
抓住战略机遇,齐心协力抓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加快发展。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这为我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后来居上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国内看,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珍惜和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更加和谐;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当前,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要靠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
贯彻落实“四个尊重”,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提高效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党执政兴国才有稳固根基,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才有雄厚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实现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根本前提。
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最根本的在于构建起能够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制度体系。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使整个社会生机勃勃。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体制创新,不断激发各种经济主体的发展活力,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