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和利益关系具有根本性,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及其他方面和谐的基础。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关系各项社会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立足点。
●按照特殊利益服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照顾特殊利益的原则,统筹协调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行为源于由需要而产生的对利益的追求。这种利益,从时间来讲,有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等;从范围来讲,有全局利益、局部利益等;从主体来讲,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和价值取向。每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必然与同样具有自身利益的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于是,利益又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都是由利益关系决定的,是利益关系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而由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又反过来影响其利益的实现和分配,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因此,利益和利益关系具有根本性,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处理好利益关系,也就抓住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在对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处理中,必须把握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众的特殊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为紧要、最具决定性。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正因为如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关系各项社会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立足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这个共同利益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现实基础,是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重要条件。
充分发挥共同利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此,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扩大各阶层群众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加强全体人民在实现共同利益中的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好现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二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同建设中共享实现共同利益所取得的成果。各阶层群众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都为实现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都应当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受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统筹协调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关系。按照特殊利益服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