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是我国最北部的沿海港口开放城市。党的十7大以来,锦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滨海新锦州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在共建共享和谐锦州中迈出新步伐。
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共建共享和谐锦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发展机遇和战略目标,发动和依靠全市干部群众,全面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战略,共同建设和谐锦州。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我们从锦州的实际出发,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工作重点,明确锦州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240个规模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百亿光伏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增幅居全省首位。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县域工业异军突起。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三个优势产业不断做强做大,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两个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力、医药、纺织等四个传统产业逐步改造提升。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锦州港是我国北方纬度最高的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完善和提高港口功能带动城市功能整体提升。重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航道浚深、集装箱泊位和油品泊位等工程建设,增强港口竞争力。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滨海新锦州。2006年,锦州港完成吞吐量3150万吨,集装箱运输36万标箱,比上年增长79.1%。
实施“开放牵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坚持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锦州西海工业区被列为辽宁省“五点一线”重点发展区域之一,5年内计划安排总投资52.4亿元。工业区内,东方集装箱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金峰轮胎精细橡胶粉等21个项目开工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2006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95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8%,实际利用国内资金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市100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取得预期成效,“户户通电工程”圆满竣工,累计完成村通油路1564公里。县域工业园区、工贸小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标准养殖小区和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带动和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有组织、成建制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遭受大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