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到能否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问题,是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存亡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的方法论原则,对我们今天解决矛盾、化解矛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现在的基本矛盾,它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根源。要解决我国今天存在的各种矛盾,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因为,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100名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发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解决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正是因为我们党毫不动摇地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今天中国的巨大变化。
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许多矛盾都是由于利益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建立一套保证经济资源高效利用、社会财富不断涌流、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合理分配的经济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努力使社会各方面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体制,从制度上、体制上保证合理的社会结构保持长期稳定。也就是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有些看似经济问题,实际是政治问题,是我们党如何从政治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毛泽东多次讲过,能否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法很重要,但主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立场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一些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至发展到对抗、冲突,最根本的是领导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利益,有的甚至不顾群众的死活,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各级领导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在体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