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社会组织形式、人们就业形式和社会群众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放弃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更不能因为物质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表人民,就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以真理的力量和政策的力量激励人民、鼓舞人民,同时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召人民、带领人民。要进一步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党的一切活动都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也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世界观的问题。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围绕强化宗旨观念,加强学习改造,真正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决不能三心二意为人民,七心八意为自己,甚至一心一意为自己。“为什么人”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着重解决为谁用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我们的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没有为个人捞私利的权力。决不能搞权力特殊化、权力私有化和权力商品化,搞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或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那一套,更不能把人民给的权力变为向党和人民讨价还价的筹码。要进一步解决好“靠什么人”的问题,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人,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主人。事实表明,无论是农村还是企业的改革,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是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的结果。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决定作用。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主人,坚持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咨询权、质疑权,团结和引导人民群众与党同舟共济,把改革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要进一步解决好党员干部“怕”‘什么人’的问题,切实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这种“怕”,是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感,时时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时时担心会被人民群众抛弃。这种“怕”,是由党与人民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如果对群众无敬畏之心,而是有轻蔑之意,只怕“脱离”领导,不怕脱离群众,就难免会人亡政息。现在,有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恶劣,与人民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甚至使“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或“猫鼠关系”。针对这种状况,实在需要让我们的干部们对群众“怕”一点。也就是要把民心当成一杆秤,检验对群众的态度和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检验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要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帮助和监督;要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强化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监督;要把监督的位置前移、视野放宽,党员和领导干部活动到哪里,群众监督就到哪里,从而使党员干部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含义深刻,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纲领。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因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要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