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在辽西东部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努力把xx县建设成辽西东部区域性中心城镇。《报告》中还重点具体提出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项措施: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xx县域经济崛起;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黑山。
可以说,十三次党代会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及措施、目标,都坚持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观,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路清、重点准、目标明,为全县干部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催发了前进的动力。
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主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主体是人。所以,提高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第五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首先提到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但是对于黑山来说,笔者认为普九虽然通过了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的检查,但是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笔者曾经到农村中小学做过调查,初中生的辍学率要高于普九标准,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另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虽然逐年提高和改善,但是按照普九要求仍不能达标,农村老师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据我了解,有较多中学的外语教师连一个专业毕业的都没有,所以,正如1号文件所说的那样,应该加强农村老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老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外,就是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应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这一点上,青、妇、武等群团组织和农科部要多加合作,举办培训班,要科学安排,注意时间性和实效性,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走马观花,摆花架子、走过场。还要扩大农村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模,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农村现在有大量的剩余动力,农闲时候基本上是在麻将上度过的,阳光工程这部分组织起来,进行技能培训,组织劳力输出,也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较好途径。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应该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一个是没阵地,上课没有教室,没有课本;二是没有专业教师,讲也讲不深,学也学不透。最根本的是领导认识不足,没有深刻到提高农民专质进行各种培训的重大意义,农民本身也认为学不到什么,学了也没有什么大用,所以即使参加了培训学习,取得了效果却不尽人意。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迫切需要各级常驻机构政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力求取得实效。另外,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三次党代会上,xxx书记的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