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xx率先崛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黑山县2006年经济工作会议和xx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也都共同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对xx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文件的学习,联系工作实际,更加感到必须要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要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黑山,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本质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简易言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贫富差拉大,群体事件增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改革亟待深入,重大事故频繁,国际上“中国威胁论”阴魂不散,贸易摩擦加剧,汇率调整的压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拿出了应对之策。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关键是什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科学 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