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

农业经营理念,不断提高农业品牌意识,扩大眉县农产品影响力。目前,全县已建成绿色果品基地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5万亩,8个农产品基地获得国家、省级绿色无公害认证,注册了“金蛋蛋”、“太白山”、“宝阳”等农产品商标,“恒兴果汁”、“老牛面粉”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5、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网络、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生产资料营销连锁、资金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县职教中心和农技推广机构年培训农民达5万人次,开通了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组建了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店,制定了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信贷力度,县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村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5.9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1758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农户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74%、75%。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和自筹资金力度,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全县共投资423万元在6个乡镇12个村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410口;发放小麦良种补贴、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100万元;投资3086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石头河灌区渠系改造配套、防洪保安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40.6公里,提前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其中全县5个县农村建设重点村建成水泥路74公里,衬砌渠道27公里,新打机井3眼,铺设管网6公里,新建人饮工程3处。基础设施面貌的不断改观,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一项任务艰巨需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通过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发展农村经济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坚实基础。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乡土人才,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始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全民科技素质培训纲要》和《农民科技文化实施纲要》,以县职教中心统管各级职成教机构,建立了“一中心、六分校、十个辐射点、12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大职教网络体系,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年平均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目前有7000多农民拿到了“绿色证书”,他们已经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
  2、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特色经济。各村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生产现状、任务习惯等不尽相同,确定支柱产业时必须依据本地资源禀斌、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依靠科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我县立足果业、畜牧业发展较早,基础较好,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全的实际,积极实施“果畜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服务、承包、入股、转让等方式领办、承办农业科技项目,先后建成了金果园艺场、金渠凯特杏、齐镇大樱桃等农业科技示范园20个、畜牧小区8个,全县已涌现出特色镇5个,果、畜、菜专业大村82个,2006年全县果畜产值达5.5亿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实…
   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快板词 
   县以作风建设四个破解 推进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实践及存的主要…
   快板——协会服务行动拓展年 为新…
   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结及心得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及村容镇貌综…
   新农村建设研讨班暨重点督查汇报…
   市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及村容镇貌…
 
油田实验小学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先…
公司党委书记民主生活会发言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元宵节文艺会上致辞
县委书记政法会议意见讲话
展创先争优实践报告
管理科长工作报告
市委宣传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
度县林业局安全生产总结
学校卫生计划两篇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发展花卉产业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