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创造就业条件,通过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
启示之三:坚持以人为本搞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贫困山区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开展新农村建设更加迫切需要一大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科技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要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和涉农部门在培训党员群众中的主阵地作用。要切实更新手段,丰富内容,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农业技术推广、种植观摩和座谈会,观看党员科技致富电教片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真正做到“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田埂上”,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科技致富技能。
启示之四:坚持“一村一品”,着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是贫困山区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我县试点村党组织根据村域气候、土壤实际,组织发动群众搞建筑、兴果园、发展旅游农家乐,便是成功的范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自乡情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培育出一大批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带一乡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不断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持续活力。
启示之五:坚持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要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人居生活环境,坚持用环境改变人;要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共铸诚信”等道德实践活动,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区域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努力创造加快农村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用教育培养人;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调处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差距与不足
我县试点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从全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实际来看,还存在着不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为:
一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和组织协调能力欠缺。村班子成员集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守旧,开拓精神不足。免征农业税后,村上经济发展空间减小,集体经济成为空壳,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地协调整合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针对税费改革后如何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显得一筹莫展、办法不多。
二是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现代科技和农业实用技术知识不够,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以自身的能力与技术组织引导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有的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缺少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实干、苦干精神。
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2006年山阳县党员总数14574名,其中农村党员9304名。从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看,明显存在着“三低一高”现象,即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的37名,仅占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