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山阳县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实践与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村级党组织处在农村前沿阵地,是党联系农村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引导和发动群众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为使新农村建设工作高点起步,高效运作,稳步开展,山阳县委、县政府决定自2006年元月开始,先后在高坝店镇石头梁村、色河铺镇陆湾村、漫川关镇小河口村、黄龙乡三合村、伍竹乡伍竹园村五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试点,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具有山阳实际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
成效与启示
两年来,各试点村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和有关包乡镇部门的精心指导与帮扶下,积极解放思想、克难攻坚,着眼新农村建设“二十字”工作方针,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不断繁荣村域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特色明显,成效显著。
一是组织领导指导到位,建设氛围浓厚浓重。县委和试点乡镇、村党组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并落实了相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到试点村开展调研和指导,县农业局、扶贫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助搞好技能培训和规划指导,试点村党组织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带领群众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形成了对新农村建设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规划编制设计到位,科学实际实用实效。县上精心制定并印发了《山阳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乡镇、村党组织依据各自实际制定了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规划紧扣“二十字”工作方针,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突破发展的思想,始终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是项目资金投入到位,建设活力竞相迸发。试点村党组织充分抓住中省投资重点村建设的机遇,以项目为载体,以阵地为依托,将扶贫重点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安排、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和捆绑使用建设资金,既提高了建设资金的使用率,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据统计,止2007年6月,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投入资金1515.98万元(其中群众投劳、筹资530万元),利用项目资金建移民小区6个,硬化场院3000平方米,78户群众住进了整齐化一、宽敞明亮的砖混楼房。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普遍加大水、桥、路、电、讯、学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村庄院落整齐整洁。组织村民开展了以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路、改圈、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四改”活动,使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试点村“四改三建”376户,绿化河堤2120米,植树5万余株,修建花坛7个,修复水毁河堤10余公里,建沼气池265口,硬化、亮化、美化通村通组道路20多公里、街道500米,建便民桥(涵)28座,群众生活质量和品味进一步提升。
五是产业发展目标到位,“一村一品”增收明显。试点村党组织注重把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普遍结合区域实际,发展“一村一品”,促农增收。高坝店镇石头梁村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