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路子。二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优先配套的问题。关键是要强化政府统筹,把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机切入点,在加大争取各方面资金的同时,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优先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在强化政府引导中,不断调动和激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三要着力解决社会事业配套的问题。核心是要在做规划、定措施、抓实施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素质,增强创业发展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四要着力解决新老典型整体推进的问题。就是老典型要巩固完善,发展提高,扩大典型的覆盖面,同时按照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新建的典型,绝不能一任一个“腔”,一年一个“调”。新的示范点要抓,但已开建的示范点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保持连续性中实现新老示范点的统筹兼顾,实现点面结合的整体推进。五要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受益面不广的问题。这个问题固然有许多客观因素限制,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注意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惠农政策体现在大多数农民群众身上。就是既抓示范点,又要按照规划要求抓好面上的覆盖,既抓较高档次的新村建设与产业配套,又抓贫困村整合项目、移民搬迁等。同时,要注意广泛开展以“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旧村改造,尽可能多的让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和利益。六要着力解决社会合力帮建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落实金融服务、对口帮扶、劳动力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四个座谈会确定的扶持政策,细化措施,尽快在今冬明春新农村建设中见到实效。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全社会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包括企业帮扶、社会捐资、干部指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务求在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为“纲”是我们加快发展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在不断强化项目带动意识的前提下,注意坚持做到这么六点:一个是要坚持经济项目与社会事业项目统筹,防止一头重、一头轻,尤其是要抢抓各类有利机遇,加大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力度。第二个是要坚持抓争取与抓招商引资并举,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和成功率,坚决反对有项目、无资金、落不实的问题。第三个是要坚持抓环境与抓规范并重,在狠抓软、硬环境改善的同时,把好项目准入关,防止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入我市。第四个是要坚持抓效益与树形象同步,注意在项目抓建过程中树立项目建设的良好形象,形成以项目引项目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五个是要坚持抓大与抓小并进,切实把我们既抓顶天立地、又抓铺天盖地的思路一以贯之地落到实处。第六个是要坚持合力抓项目、争项目的有效做法,特别在重大项目的争取上,不断强化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多机制运作、多形式突破的有效措施,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直至落点建设,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我市的硬件环境。持续推进以平凉城区和六县县城为主的城镇化建设,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步伐、做精做细做优做美上狠下功夫,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以通乡、通村为主的公路交通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关于环保、节能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强化环评、能评意识,落实各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