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得力,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一是国有企业在改革攻坚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市列入改革改制的341户县以上国有(集体)企业,累计完成改革改制329户,正在进行的9户,累计安置职工34676人,组建股份制企业21户,民营化程度达到98.5%,改制企业共开发新产品30项,实现利税2.71亿元,同比增长15.3%。二是县域经济在扩权试点等改革中增强了发展实力。实现了乡镇减人、村组合并、基层放权,降低了行政成本,推进了职能转变,调动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涉农领域在深化改革中为农民发展生产增添了动力。市上对各县(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资金总额今年新增了8607万元,比较好的解决了一些长期影响和约束乡村发展的问题;通过落实减负增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激发了农民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条件的积极性。四是开放开发在全方位推进中提升了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团参加了“西洽会”、“津洽会”等全国性经贸节会,成功举办了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崆峒文化旅游节、皇甫谧文化节、静宁果品展销会等节会赛事,建立了院地企银四方合作共建机制和市内中小企业联手发展机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华能等大集团的交流合作,加大对平凉优势资源、产业、产品和品牌的宣传促销和开发力度,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3项,到位资金13.9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出口创汇330万美元,同比增长0.3%。
(三)更加注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实施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全市发展的“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实施交通项目9项,完成投资11.79亿元。平定高速建设工程、西平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庄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全市共实施各类城镇化建设项目468项,完成投资16.1亿元,同比增长13.8%。平凉中心城市五大工程建设进展较快,滨河风情大道、柳湖公园东扩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6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入区项目9项,实现利税1214万元。各级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等活动,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全市发展的“软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1.5%。
(四)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相统筹,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注重协调发展,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在教育事业方面,全市共实施各类教育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4亿元,新改建校舍21.8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医疗卫生方面,狠抓乡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平均参合率达到86.68%,为11.46万群众报销药费1515.94万元,人均报销130多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建成了8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7.11万人的饮水困难。平凉电视台节目通达全市所有乡镇,建成电话村通工程11处,启动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建成通乡油路171.2公里,44.6%的村实现了通等级公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6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3.65%。劳务经济迅速壮大,输出劳务4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