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来源?即在经?收入来?比较单?的山区村发挥了主导作用,又为今后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多种经营,打下了基础。
二、农民要致富,出路靠服务
发展经济,搞好服务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任务。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企盼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资金、产品销售等服务。需要协调、反映、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此,协会对会员全程服务,细心到位,通过订单农业、科技培训、周到服务、资金投入加快了烟叶产业发展。
(一)“双三保合同”让烟农放心。农民增收难,难在农产品销售难,难在卖不上好价钱。为使烟农种上“放心烟”,南阳沟协会依靠县供销社兴办的烟叶协会和烟叶公司,争取种植和收购计划,签订包销订单。由分会与烟农签订“双三保合同”。即:烟农对协会保种植面积、保产品质量、保交售数量;协会对烟农保优种、保技术、保收购。实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3年来共与烟农签订合同600份,为烟农包销烟叶20万斤。解决了农户找市场、跑销路的后顾之忧。
(二)科技承包让烟农省心。协会在双委、供销社的协调、支持下,由烟叶公司从种植能手中选拔、培训、聘用了4名会员为专职技术员,由烟叶公司每月支付300元的技术服务均贴。实行职技术人员收入与烟农收入考核挂钩的科技服务“三包三联”(即包村、包地、包技术,联责、联利、联任务)目标责任制。确保了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种植。600亩烟叶全部实现大棚育苗、大田移栽,地膜覆盖率达96%。烟叶产量、质量明显提高,单产由建会前350斤增加到450斤。价格由3.5元每斤提高到4.6元。烟农都把协会的技术员称为“财神爷”。
(三)扶持引导让烟农省钱。协会负责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为鼓励烟农多种烟、种好烟,协会协调烟叶公司从加工增值中二次返利,几年来,共争取30多万元扶持金,用于优惠物资供应、改造节能烤房、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等。比如,半价供应优质化肥、农药、棚膜,免费发放优种和种苗。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协会指导烟农改造标准节能烤房,每座烤房由协会补贴360元,共改造旧烤房300多座。同时,协会多次组织文诚乡主管副职、种烟大户、专职技术人员到山东、内蒙古、张家口等地学习先进,培育能手,示范推广。通过协会育大户,大户带群众,烟农说:“按协会说的做,省钱又增收”。
(四)规范管理让农民组织化。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协会对会员实行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定期召开会员大会,讨论确定全村烟叶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技术培训、年终盈余分配等重大事项,规范烟叶生产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为此,协会制定了严格的收购管理制度,聘请村干部和烟农代表组成烟叶协会监事会,监督收购。由协会出面代表农户找回自己的利益;对不履行合同的会员,取消协会提供的各种服务。通过订单农业、科技先行、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规范管理使农民在服务中成熟。
三、“三位一体”给南阳沟带来的新变化
村支部、供销社加协会的模式,通过发展烟叶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文明村、生态村建设。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支持作用;供销社发挥了龙头、市场作用;协会发挥了组织、服务作用,使南阳沟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强村首先要富民,民富才能村强。实践证明:只要选对了路,落后的山区村一样可以致富。95年全村人均收入,500多元;2002年全村 人均收入1500元,2004年达到3715元,收入增长105%。全村种烟亩均收入1860元,是粮食作物收入的3-4倍。全村65户烟农仅种烟收入就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