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监督。在连续多年对农村结构调整工作实施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督促政府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销售,引导农民由温饱型向效益型过渡,由增产型向增收型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监督,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城区为龙头、以小城镇为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城镇化体系,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柚子、松针等农业资源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搞工业项目开发,依靠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辟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三是加大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监督的力度,促进以前锋工业集中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平台,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督促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立项审批、包装推介等前期工作,善于捕捉信息和商机,创新招商引资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在督促政府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督促政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要督促政府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要督促政府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督促政府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督促政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全国文明村——牌坊新村的示范作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三、围绕管理民主,加强法律监督,提供法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方面,都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新的形势下我们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助推观塘镇双碑村建成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把强化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来抓,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近年来,先后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农业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并针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状况,多次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后要重点对《农业法》、《水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把实施法律监督同督促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