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很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应该肯定。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如果操作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农民的新负担;帮助农民走致富之路,如果方法不当,就有可能伤害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规划要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实施要立足当前,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又能办到的事情抓起。各项事业建设都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更不能搞负债建设,加重农民负担,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三是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操作上的简单化。要把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科学地结合起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尤其要重视打基础、管长远,做好积累性的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四是必须始终重视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新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以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去解决,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比如,近年来,中央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也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但现行财政支农资金存在多头管理、项目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这些资金的整合、使用、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需要从财政体制上深入研究。再比如,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农民自身的积累性投入是不够的。当前,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金融服务不配套,农村资金外流,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服务滞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探索农村金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农村的金融产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更有活力的服务“三农”的金融体系,是农村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对此,我们都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破解难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