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五新一好”的工作思路,从具体化和操作性层面上,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央的要求,改变过去农村工作单兵突进、零打碎敲的做法,克服了力量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弊端,有利于整体推进农村工作,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第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任务。同时,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始终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当前,农村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仅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既要转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牢牢把握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协调推进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不仅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而且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民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了小康社会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乡风文明提供了载体,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同时,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内在动力。
第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能巩固;失去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但在一个时期内,一些地方向农民索取的多了,给农民的少了,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煤一件事,在农民的眼里变成,党政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骗人的事、嘴巴上的话等负面影响的事宜,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曾一度紧张。随着 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深刻转变,但该向何处转、怎么转?不少基层同志思想上有些茫然。沙雅县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广大乡村干部适应农村工作整体环境的新变化,重新找到了工作位置。在调研中,许多基层干部说,“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虽然工作多了、任务重了,但与群众有了亲切感,事业上有了成就感”。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以前很难推行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得到实现。我们在调研中欣喜地看到,许多农民群众正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增进了对党组织的亲近和信任。
在不断创新中推动新农村建设
沙雅县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是初步的。如何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完善。
一是必须始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县农村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在实践中探索。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工作就比较顺手;什么时候违背农民意愿,工作就显得棘手。在调研中我们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沙雅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是在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正是这些来自基层、源于群众的创造,使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勃而富有成效。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新农村建设中,尽力而为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不能无所作为;量力而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