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路
——对沙雅县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沙雅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地方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的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如何把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政方针与沙雅县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2007年4月起,我办在各乡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半年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多次深入大部分乡镇、村进行调研,并作了一些思考。
坚持立足实际做好结合文章
沙雅县立足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的实际,在做好结合文章、注重实践创新上下功夫,以“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城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通过示范引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扎实稳步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l.坚持以发展经济和富裕农民为根本,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沙雅县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抓好基地建设,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县上确立六大主导产业以及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并采取“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办法,力促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同时,沙雅县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建成人均收入十一末之前达到8000---10000元的格局。在城镇一些周边乡镇,农民成为“就业在工业园,居住在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为提高农民素质,全县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农民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
2.坚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结合我县抗震安居工作实施一些列优惠政策,形成了农村新的建房高峰。据沙雅县城建局2006年底的抽样调查,40%的农民近几年有建抗震安居房。但是,村镇建设无序、建房杂乱散、环境脏乱差,是农村的普遍现象。这既为改变农村环境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沙雅县把产业发展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抓起,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五清五改五通”(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改房、改院、改灶、改厕、改圈,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为突破口,开展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试点以来,沙雅县全面启动了村镇规划,目前已完成了18个自然村落的详细规划,并结合我县抗震安居设计编印了几套既有客家民居风格又方便实用的农民新型住宅式样,免费推介给农民选用。同时,引导和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实行一户一宅,拆除废弃的“空心房”,硬化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在村庄整治中,坚持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不搞大拆大建,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不砍树,体现农村田园风光的特色。
3.坚持以村落社区建设为载体,拓展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不到位,除了投入不足外,关键是缺乏一个有效平台。沙雅县在“五清五改五通”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近、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原来的村民小组格局,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将农村传统的自然村落逐步改造为新型的村落。村落建设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内容,积极推进党建、综治、文体、医疗“四进村落”。在一些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示范村,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支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卫生所、文化娱乐室、农民培训点、农技服务站等,提升村落的配套服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