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是关键。一是要大力培养本行业本系统更多提得起笔的通讯员,及时把本行业本系统的人和事通过报刊、杂志和电台报道出去;二要积极与各煤体加强联系,通过各类媒体把身边的典型人和事进行正面报道,让社会了解公路部、认识公路职工,尊重公路职工;三是基层公路部门作为省州驻县垂直管理单位在管理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人事权、财权都在上面,你地方政府管不了,与当地政府和一些职能部门横向联系相对较少,活动范围相对狭窄,关系相对冷淡,因而常常造成一些工作上的被动,造成工作开展步履艰难我们要认真反思要积极改变过去闭关自守的思想,积极向社会自我推介,主要是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媒体向社会宣传我们工作,让社会了解我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努力,也有所改变,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六、精神文明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同样要有规可循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同样有规可循,加强制度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较高层次。一个国家是否达到高度文明,制度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法治国是保障精神文明建设长足发展的保证。公路部门目前为“半事半企”的特殊结构,生产管理集于一体,工作点多、面广、人杂、野外作业多,从目前的环境和人员素质上讲,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要以人管人,人管人只能管一点,通过制度来管人管事可以管全面,用制度来规范工作、落实职责、明确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像政务公开、财务支出公开等制度出台后,职工的意见减少了,干群的关系融洽了,单位的效益增加了,提高了单位在职工心中的信任度。
七、要以职工为中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真正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关心职工生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最能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本思想。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基层公路部门,特别地处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我们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经济状况较差,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这就要求作为公路部门的领导,要时刻以职工为中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职工冷暖挂心头,以务实的态度和工作方式解职工燃眉之急,把职工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做工作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主席在西柏坡考察时说:“作为国家的干部要‘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近几年公路部门加大道房改建力度,职工生活条件改善了,加上平时增加了福利待遇,职工的生病及婚嫁丧葬,单位都能上门看望、慰问。哪个职工家里有困难了,单位发动全提职工伸出援助之手,把单位的温暖送到最需要的职工怀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共产党的关怀。通过对职工大小事务的关爱,不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还凝聚了人心,凝聚了战斗力,把最基层的职工带动起来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是靠“人”来完成,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实质是对“人”的建设,冈此,我们务必要树立起“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调动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可塑性,把求真务实贯穿到工作之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才会长足前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真正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