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了“兴工、强农、治水、修路、办电”的方针,提出“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我们充分把握这一机遇,适时提出了公路建设以提高现有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为主,重点建设“一纵一横三条路”的目标。同时,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改革并完善了交通计划和投资体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交通的积极性,使交通建设进一步
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全省掀起了大办交通的热潮。二是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乘势而上,及时调整了“九五”公路建设计划,将原来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由22个增加到30个,调整后的投资规模比原计划229亿元增加55.3亿元,达到284.3亿元,使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实践充分说明,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要害在于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形成和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努力站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前沿,这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根本保证。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取得明显进展;我国加入wto,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些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部门,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推进全省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深入研究分析湖南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公路方面,到2010年,将全面完成国道主干线及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长渝公路)的建设,逐步建设国家重点公路,继续加强其他国、省道重要干线的建设和路网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和交通扶贫公路建设。全省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通达城乡、结构合理的公路网络,实现省会长沙与13个市(州)所在地以高速公路连接,所有市(州)、县(市)之间用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各县到乡镇通等级油路(或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连接全省14个市(州)、人口在20万以上城市的"三纵六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三纵"指:北京-珠海国道主干线湖南段,太原-澳门、临汾-三亚国家重点公路湖南段;"六横"指:上海-瑞丽、衡阳-昆明国道主干线湖南段,厦门-昆明、泉州-毕节国家重点公路湖南段,宁波-樟木国家重点公路岳阳至常德段及常德-永顺支线、国家重点公路吉安-邵阳支线),形成全省横亘东西、纵贯南北、连接周边、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网络;公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部国、省道建成二级以上公路,所有县道建成三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道建成四级以上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水路方面,到2010年,全面建成株洲航电枢纽,大力改善湘江、沅水、淞虎航线、资水、澧水等主要航道的通航条件,改善航道里程725公里,其中三级航道415公里,四级航道270公里,五级航道40公里。到2020年,全面建成霞凝航电枢纽,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湘江、沅水三级航道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