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这基,力量之源。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交通运输业素来被人们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作为从事交通工作的同志非凡是各级领导同志,要把学习、领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深刻把握“三个代表”的精髓,紧密结合我省交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熟悉,开辟新境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省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为推进湖南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新贡献。
一、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首位,深刻提示了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彰往察来,我们党的历史命运始终是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应当在当前的运动中代表运动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党的各项政策正确与否,归根到底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江泽民同志近两年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和主题,这就是面对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祖国统一的重任,面对国内经济转型、改革攻坚和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要害的问题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极为重要的命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得到根本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运输事业日新月异。“九五”以来,湖南交通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绩也最为显著。“九五”期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1.9亿元,比“八五”期增长3.5倍,其中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84.3亿元,是“七五”、“八五”十年总和的4.46倍;航道港口、站场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3亿元、9.45亿元,是历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十五”以来,我省交通建设投资每年都在100亿元以上,2003年更达到139.1亿元。到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5234公里,居全国前列,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18公里,位列全国第九。全省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和90.6的行政村通公路。回顾这些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程,尤其是造福于全省农村的县乡公路改造和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快速推进。在今年初召开的湖南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政府把这两项工程列为要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庄重承诺:年内完成投资23亿元,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3102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000公里;解决235个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700个村的通达问题;抓好洞庭湖区畅通工程12座桥梁建设,年内建成2座,开工建设2座。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好“先行”摆在交通工作的中心位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针对我省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状况,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置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之中进行谋划,抓住了两次历史性的机遇。一是“九五”之初,湖南省委省政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