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共同的战略思路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还集中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的一致性上。
第一,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统一。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远离世界的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把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不把握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信息,是不行的。只有面向世界,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更好更大的发展。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个开放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直接意味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也直接体现为维护世界和平增长重要力量;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加入世贸组织,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有力地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二,使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相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强大,还要实现人民的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强国富民,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必须承担起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反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强国富民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把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并以此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把握人民的愿望,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人民群众就越来越深刻地熟悉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
第三,使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振兴相统一。邓小平同志把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明确的现实目标,同时又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局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认为,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是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