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那又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呢?那就是发展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既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必将极大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文化奠定强大无比的群众基础,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这就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给我们全面展示的生产力、文化和人民群众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内在统一。江泽民同志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把三项内容明确地融汇为一个整体,强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都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原则出发的,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坚固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而形成的,是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又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是,“假如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
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讲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即社会主义“做什么”;“三个代表”讲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方法,即共产党“怎么做”。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它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的治国论;“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它揭示的是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共产党的治党论。治国必先治党。党强,则社会主义兴;党弱,则社会主义亡。党立,国才立。因此,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实现党的建设的“三大目标”:即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大目标”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首要目标。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在,党的力量所在。但是,先进性是发展的,先进与落后是相对的。过去是先进的现在未必先进,现在是先进的将来未必先进。党只有紧跟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所以,“三个代表”包含三个层次,第一是能不能代表,第二是能不能代表先进,第三是能不能始终代表先进。“三个代表”要害在“代表”,核心在“先进”,重点在“始终”。只有深刻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才能正确运用“三个代表”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