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三个代表”、“‘三个代表’要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关系,有助于理解“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这一概念,并作了科学的解释,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就是对这三句话的概括。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作了具体要求,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含义。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含义,党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同志2003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提纲》,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概括。综合起来说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全党集体聪明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熟悉,也深化了对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党的熟悉。对这两个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作了回答,邓小平理论作了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结合时代特点和新的实践,把这两个基本问题联系起来,作了进一步的回答,作了创造性的回答。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可见,“三个代表”、“‘三个代表’要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科学概念。应当说,“三个代表”及“‘三个代表’要求”都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执政党为重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为目标,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更是对全国人民的要求,它是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了解“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及实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