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委思想理论建设

别党委成员认为自己底子薄、功底浅,马列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把握精髓,加之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致使对理论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二是调查研究不够。虽然几年来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的要害环节和步骤来抓。但还有深入不够、了解情况不细、把握实情不准的现象,还没有准确地把握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导致指导实践的针对性不强;三是党委中心组成员有自满情绪。个别同志认为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很好,能够把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书本知识已学了很多,仅去年,我们支队党委中心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和

个人自学,每人均撰写体会文章10篇以上,总计3万余字。因此,感到学习制度落实了、理论知识基本把握了,也达到了学习目的,存在着自满情绪和浅尝辄止思想。

三、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委的思想理论建设?

实践证实,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永不停顿,才能使我们党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各级党委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上,必须以加强党委的思想理论建设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夯实理论基础、注重理论创新上求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党委指导实践的能力、统筹决策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在变化的部队实践中解决新问题。

(一)夯实理论基础,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作为加强党委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途径。正确的行动成熟的理论作指导。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精髓,从基础抓起,才能真正扭转学习中学的不深、不透及学风不端正的问题。就目前而言,重点是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要时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头脑。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旗帜,也是一面镜子,要加强学风建设,要害在领导。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党委书记要做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书记先学第一节、先讲第一课、先作第一个交流。”的良好氛围,要针对理论上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集体研究,以此推动理论学习的提高;其次要启发自觉。抓好学习,要害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艰苦的学习精神和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目前总队、支队正在自上而下开展“践行‘三个代表’,争做‘五个模范’”教育活动,这是我们抓好学风建设的有利契机,必须以此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争做勤奋学习的模范,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习变成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第三,要增加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出成绩,出效益。只有建立学习的奖惩机制,使人人感到危机感、紧迫感,才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基本内容,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的本质精髓,才能提高党委成员的理论素养。

(二)注重群策强力,把提高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作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实际步骤。党委要始终把严格党内生活作为加强班子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党委班子成员切实增强党性观念,树立先进的思想,增强党的活力。首先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把党委真正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思想统一、作风端正的坚强集体,确保部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其次坚持把“十六字”方针作为根本指针。江主席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是规范党委成员行为,加强和改进党委集体领导准则的依据。党委成员只有自觉地坚持“十六字”方针,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民主生活制度,不断进行思想交锋,针对思想作风、学风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同时,党委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振兴中三个代表是实现三大振兴强…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做好新时期地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实…
   三个代表思想轮训总结
   努力提高三个代表基础素质培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总结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财政改…
   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科学内涵
   中共中央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
 
商场总结会议领导讲话
旅游业规划整治意见
幼儿园教师荣辱观教育心得体会
医院欢庆中秋佳节晚会主持串词
执法监督政治汇报会讲话
机关办公自动化正式运行仪式讲话
村基层和谐社会建设集中教育活动…
畜牧局深化妇女考核总结
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职位竞聘演讲
广电局完善环境治理总结
学习贯彻党委的会议精神
贯彻全会精神增强经济发展
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开展
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开展
写好转发类通知三个怎么办
县计生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
统计系统学习贯彻党十七大精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党课材料
学习贯彻党章党课材料
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