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信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渠道和桥渠,起着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反映民声的重要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县级人大信访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党和国家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办信工作要突出“新”字。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稳步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懂得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对消极腐败现象敢于揭发;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公的判决、侵权的行为敢于向人大申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大信访工作的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人大意识,树立执政掌权为民的观念,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正确认识形势,把握主要矛盾,明确工作方向,唱响“服务中心,信访为民”这个旋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盯住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查,主动出击,超前化解,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超前性。要积极想办法化解协调有关信访问题,工作中不辞劳苦,敢于较真,为民请命,通过不懈努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认真负责地解决好信访反映的实际问题。 二、健全网络,落实任务,办信机构要突出“责”字。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人大信访网络,使人大信访体系由“单兵行动”变为“集团作战”。要建成以县人大常委会为龙头,“一府两院”办理部门为主体,乡镇人大为依托的人大信访网络,形成协调统一、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工作新格局,使人大信访工作更加务实、高效、便民。一是建立人大内部信访网络。县人大常委会要建立由主任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任会议定期研究信访工作。设立人大信访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信访接待室,受理日常一般性来信来访事宜。各工委确定专人处理业务信访案,并定期向主任会议汇报来信来访“热点”、“难点”问题。重大案信访由人大领导亲自处理,在人大和群众之间建起直达通道,保持零距离接触。二是建立“一府两院”对口承办网络。接待室及时向人大领导呈送信访案件,根据批示精神转交“一府两院”对口部门办理,并定期督办。三是建立上下人大配合网络。对上级人大批转的案件,由人大会同有关单位查处。乡镇和村民来信中,其问题如果是乡镇的,就转给或会同乡镇人大办理。同时,将信访工作纳入机关目标考评体系,年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罚兑现,进一步夯实责任。 三、健全制度,规范工作,办信规章要突出“细”字。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建立人大主任、副主任联系人大代表,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规定每周由常委会领导轮流值周,接待批办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推行人大领导接待来信来访工作首问负责制,夯实责任,一抓到底,直到解决问题。常委会领导在信访接待日要率先垂范,对每一位来访者热情接待,笑脸相迎,耐心听取申诉和陈述,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诚心诚意解决反映的问题。要以负责的态度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并当面告诉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让上访者感到失望,切实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有结果、合乎法律、群众满意。信访接待室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迅速摘报,信访动态月报,一般信访季报”的汇报制度和信访登记薄、转办登记卡、督办登记卡为内容的信访工作制度。同时,明确规定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