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众的优良传统,官僚主义习气随之浓重。为此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特别讲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二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权力是种支配力量,一旦权力拥有者随心所欲,就会导致权力无原则扩张,出现腐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看到权力与巨大的物质利益直接相关,在其利益观发生扭曲的情况下,其权力观也随之发生扭曲。党内一些人搞那些腐败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党是执政党这一条件,利用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而谋私利。近年来发生的某些领导干部腐败大案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特别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空间日益拓宽。对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并加以约束和监督,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三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失去生机和活力。在党执政之前,战争年代中的严酷对敌斗争和艰苦环境,使党的工作者很少考虑享受,也难以享受。而在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部分党员干部很容易懈怠。随着深入群众生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热情降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研究解决新问题的开拓进取精神减弱,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容易盛行,思想有可能变得僵化保守。再加上
和平建设时期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都可能使一些党员干部飘飘然,忧患意识淡化,缺乏危机感,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沉溺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党长期执政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些问题。总之,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广大共产党员告诫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我们党的十五届六次会议曾专门作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特别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于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作风转变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能够面向群众想民情。积极深入基层,特别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要能够不图虚名说实话。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扎扎实实为群众谋利益。要能够心想发展办实事。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群众发展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党的工作;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所关心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有了群众的建设热情,才能调动起发展党的事业的强大力量。胡锦涛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应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才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世界观。党的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
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