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的主人,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和引导人民群众与党同舟共济。三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科技事业,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这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必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和分配。此过程中,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而某些群众的眼前利益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各级党组织要以最大热情,重视为群众切身利益服务,帮助他们积极克服暂时困难,切实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都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并将进一步发展。这既激发了社会进步活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会使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新的特点,党在执政中的群众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应当从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既效率优先,又兼顾公平;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又防止两极分化;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积极引导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所有政策措施和工作,最重要的是努力保证人民的整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要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统一。这始终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我们就坚定不移地去办;最大多数人利益要求得到满足,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得到最大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要通过党的工作,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胡锦涛2003年七一讲话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
三、共产党员应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自觉地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对“执政时间越长,面临的执政考验越严峻”有充分的意识。一是执政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邓小平早在1956年就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党执政后,一些党员成为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很容易渐渐地高高在上而远离群众,这会使其淡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而变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主人”,失掉密切联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