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创新精神实践三个代表
险意识、增强竞争观念。
第三,要创新,必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实践创新和城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新阶段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政府扶持农业的方式。在财政、信贷、价格、保险、科技扶持之前,必须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如: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要用创新精神,用改革的新思路,新办法去教育农民,改造农民。将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教育和改造成为适应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的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民。
在全球市场趋向一体化,国内农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以“赚钱”与否作为导向,明显的存在缺陷。凭借经验而不是凭规律,凭借眼前销售需求而不是凭科学预测,由于面对的不是辐射面广的批发市场,自然难以适应大规模商品生产的需要,因此,终年企盼“赚钱”,到头来却以赔钱告终。今天,知识经济大潮澎湃,我区农村农耕方式却是传统的、经验式的,农民习惯于按常规要求生产常规品种,习惯于供需平稳,竞争不太激烈的卖方市场,而不是打破常规生产名特优产品,以满足品种、质量、价格、售后服务要求较高,竞争激烈、充满风险的买方市场。自然不能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也走不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教育和改造农民,适应新世纪,新农业、新的组织方式的变化,就要创新思路,创新市场观念。变近距离交换为深购远销,变常规生产为科技兴农,变固守田野为走出去抢夺市场,变小生产为大规模商品生产,变自产自销为订单农业,变眼前利益为长中短利益兼顾,变“马后炮”信息为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市场信息网络。帮助群众建立新的市场观念,是我区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是干部下基层,农村“三个代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的新任务、新目标。
三个代表